欢迎扫码关注


本刊特稿

  • 孔子“以直报怨”思想再释

    莫医铭;

    孔子“以直报怨”的思想,通常被理解为用公道来回报怨恨,要做到赏罚分明、公平正直,但也招致了两种质疑和批评:一为“直”义在维护亲情与公正间存在内在矛盾与紧张,二为“以直报怨”与“以德报怨”相比较对怨的消解程度有限。这需要进一步地阐发“以直报怨”,读懂孔子语境中“直”的多重含意,以及回归人的性情与修养层面去看待“以直报怨”的过程与作用。实际上“以直报怨”是一种用情理融合的直道对待怨的方式,既包含一种理智的态度,也包含温情脉脉的人道关怀,表现为一种以理性的精神、宽容的态度和公正的原则处理事务、对待过去的积怨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方法。孔子“以直报怨”思想经后世儒家发展,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探究其含意及积极作用,对于今天消解怨愤、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借鉴意义。

    2025年02期 No.61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马克思主义研究

  • 齐泽克与马克思主义关系探赜

    郑力源;

    齐泽克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纷争不休的问题。将齐泽克的激进政治思想置入马克思主义谱系中加以发生学机制考察可以发现,齐泽克与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关系从靠近到逐渐发生分歧与疏离,随后他在新世纪“回归马克思列宁主义”,延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并同其激进左翼理论盟友一起组成“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阵营。深入理解以齐泽克的激进政治思想为代表的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彰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5年02期 No.616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政治文明

  • 祛魅·回应·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政治认同的建构

    斯琴格日乐;郑玉;

    政治认同包括价值认同、利益认同、制度认同。政治认同能够坚定人们的价值理念,巩固政党执政和国家治理的社会基础,进而提升政治稳定的可持续性。自开启现代化进程以来,全球融合、价值多元与社会分化的现代转型使得我国的政治认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现代性消释。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价值理念的合理性来建构价值认同,以政治民主推动分配平等与政治参与的有效性来建构利益认同,以体制机制的完善性来建构制度认同,是人类民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其内在的政治逻辑与外显的运作过程塑造了一种中国式的政治认同。

    2025年02期 No.616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 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三重审视:历史逻辑、时代内涵与实践进路

    邸馗;梁媛;

    党的二十大要求全党“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总结时反复强调要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的历史逻辑,在认识历史规律中坚定历史自信,在总结历史经验中坚定历史自信,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坚定历史自信;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的时代内涵,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作为基本纲领,把坚定捍卫“两个确立”作为政治准绳,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力量源泉,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不断增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的实践进路,以持续强化分层分类的理论学习机制、入脑入心的教学活动机制、“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动态监督机制、使命担当的激励保障机制和自我革命的评估整改机制构建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

    2025年02期 No.616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经济论坛

  • 科技强国赋能新质生产力:根本遵循、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李新仓;宋思诺;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科技强国建设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载体,体现了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于科技强国过程,科技强国成为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动能和重要出场境域。聚焦技术革命性突破创新配置生产要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科技强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驱动逻辑。科技强国赋能新质生产力,要以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保障作用、发挥新发展理念的理念引领作用、构建“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良性循环体系以及推进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提升作用为实践路径,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2025年02期 No.616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哲学百家

  • 董仲舒与荀子人性论思想异同比较

    王亮;

    本文选取人性论为比较点,从人性来源、人性论内容要素、人性论的实践应用三个维度比较研究董、荀思想异同,认为董仲舒人性论与荀子人性论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相同之处是:性由“天”生、人性是“质”、“心”可调控情性、教化得以可能的内外根据。不同之处是:论证人性的方式、人性有无“善端”、人性组成要素的方式结构、“情”的属性规定、施教主体与受教对象。对比研究两者人性论异同,证明董仲舒借鉴了荀子的人性论思想,较大程度地发展了荀子的人性论,但董仲舒人性论依然未能完备,思想中存在矛盾。比较董、荀思想关系,有助于从思想演进的层面理解儒家学说为何能在汉代取得特殊地位。

    2025年02期 No.616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朱熹及其门人的经权观

    梁月琪;

    “经权”是朱熹及其门人都给予关注的概念,也是儒家思想中联结理论与实践的典型问题。在朱熹及其部分弟子看来,经与权皆统摄于天理,但二者又有区别,经是可以常行的道理,权则是一时之变通。合于经较为容易,因为正常情况下应遵守的规范是人人可知的;行权则困难,因为需要斟酌时宜,理论上只有道德高者方知在特殊情形下如何做到不偏不倚。当论及历史事件时,朱熹与其门人常从能否在经正与权衡之间作出合理的选择来评价。尽管朱熹和其门人在理论上只设想了依靠圣人来合理运用经权的最优政治,但由于现实的复杂性,他们在政治实践中既坚持常行之经,又为变通留出空间,强调有一定权力者在必要时也应行权。

    2025年02期 No.616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 20世纪上半期马克思主义学派的船山哲学研究

    张喆;

    船山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天然的相似性,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重视。20世纪上半期,马克思主义学派率先对船山哲学展开研究,包括李石岑、嵇文甫对船山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之地位的发现,张岱年、吕振羽、赵纪彬、侯外庐对王船山唯物论者身份的塑造,以及张岱年的“新综合哲学”对船山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融合等。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学派是船山哲学研究史上不容忽视的一支劲旅。

    2025年02期 No.616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 加速、异化与共鸣:哈特穆特·罗萨现代性批判理论探赜

    张千禧;万长松;

    通过分析现代社会的结构面向与文化面向,哈特穆特·罗萨得出结论:现代社会在动态稳定与范围扩增原则下的加速病态湮没了对象世界的“呼唤”,亦消灭了人作为在世存有的先决条件。现代性违背了使人获得自主性的承诺,在侵占关系模式的主导下世界被推向对立面,导致加速社会的去同步化困境不断加剧,世界关系陷入“无关系的关系”的异化状态,最终造成全面的共鸣灾难。因此,晚期现代的主体需重建与世界互动与回应的“共鸣轴”,摆脱量化自我的自我塑造实践,克服侵占关系模式,走向以适应性稳定为原则的充满共鸣的“后增长社会”。罗萨的现代性批判虽带有一定的理想化和妥协的色彩,但其共鸣方案仍为破解现代性困境开辟出新的可能。

    2025年02期 No.616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法学论丛

  •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究

    常好;刘春芝;

    2022年6月,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成功“入法”,实现了从规范性文件上升为国家法律的“法治进阶”。本文探讨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制度从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强化外部监督、促进内部优化等方面发挥作用,并通过减少政府不当干预、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和减少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三个路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此外,该制度的有效落实还会在激励绩效导向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与适应性、促进公平竞争与健康生态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强调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未来应加大实施力度,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025年02期 No.616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文艺评论

  • 雅乐改制的复古理想与北宋文人的乐论新变

    林千越;

    北宋开展雅乐改制之后,不少文人士大夫不满乐改导致的负面影响,质疑复原古代乐律乐器的做法是追求乐道之“末”事。他们先是提出要返雅乐“中和”之本,希望纠正乐改过度重视形器之偏;又提出要追求雅乐“与民同乐”之实,希望重申雅乐“和民”的内在要求。他们批评乐改,并不是否定制礼作乐的重要性,而是希望古典乐论能与新的政治需求相结合。周敦颐在儒家“中和”乐论基础上提出了“淡和”乐论,推动了儒家乐论的新变。

    2025年02期 No.616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有典阐微

  • 易道咸通之井(革鼎震)

    刘北芦;刘兆伟;

    <正>《序卦》:“困乎上者必反乎下,故受之以《井》。”卦象是上水下木,木使水上。木皿使水上乃卦象真意也。故上卦坎水下卦巽木谓之《井》。■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2025年02期 No.616 9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 杨志超

    <正>杨志超,1984年11月生,法学博士,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博士后。现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兰州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2019年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2022年入选甘肃省“飞天青年学者”。杨志超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2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自主创新》,时代华文书局,2020年;《中国共产党科学化建设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2025年02期 No.61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 投稿须知

    <正>为严格体现刊物编排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现对各方来稿提出下列要求,敬请作者一体知悉。一、来稿须未曾在任何公开出版物或网站上发表过,字数以6000~10000字为宜。二、本刊优先刊发国家、省(区、市)社科基金项目稿件,请直接将稿件发到本刊电子信箱:lilunjie2023@163.com。三、在文首注明基金项目、作者简介、通联信息。基金项目内容包括:项目级别、名称、编号;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学历;通联信息内容包括:邮寄地址、邮编、收件人、联系电话(手机)、E-mail。四、作者署名在文章标题下方。

    2025年02期 No.616 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下载本期数据